国内各大上市运动品牌何时能迎“春天”
李宁公司所遇到的困难与瓶颈,国内的竞争者基本也都遇到了。从库存高涨到渠道混乱,从产品策略摇摆,到资源整合乏力,李宁就像是一个放大镜,透过李宁公司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一家公司存在的问题,也能对整个行业的弊病有相当的了解。对于管理架构、公司文化、销售渠道的重整,都不过是为了让这家公司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,不至于在宏观经济低迷的年代成为行业竞争的败将。真正破局的关键,在于对优质运动资源的抢夺,以及对整个体育产业链的扩张。
百丽逆市豪揽两笔收购 将线上线下一体化
9月8日,百丽发布公告宣布,两家全资拥有附属公司以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代价,收购龙浩天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。龙浩天地是中国市场定位中高端的四大休闲男鞋品牌之一,经营Timberland、SKAP等若干知名品牌。而就在一个月前,百丽斥资9396.3万美元收购日本巴罗克公司约31.96%股权,宣告正式进军女装市场。
由于鞋类行业整体陷入低迷,业绩增长乏力或许是促成这个女鞋品牌巨头频繁收购的主要原因。除此之外,百丽布局电商的重要棋子“优购网”也将成为百丽扭转颓势的另一砝码,其于今年3月正式更名为“优购时尚商城”,将定位扩大至时尚百货类,“线上线下一体化”的战略发展业已逐渐清晰。
微时代,鞋服品牌如何把握营销命脉?
微博、微信也能开店啦!“微”风来袭,微营销方式层出不穷。当品牌商们在思索如何借力微营销工具传播品牌,以提升产品销量时,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行业先行者早已直接将店铺开进了微博、微信平台。那么,究竟“微店”前景如何?品牌商们又如何在微时代把握住微营销命脉?
作为社交化电商平台,微博开店优势明显
1.激发用户随即冲动性购买需求;
2.培养客户忠诚度,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;
3.营销精准化,成本低效率高。
中国皮革制鞋业需改变OEM实现“中国制造”
由于长期埋头OEM,我国大部分制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,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意识弱,设计研发能力不强,抗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,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,这几年很多制鞋企业或亏损或倒闭。单凭制鞋企业的一已之力,根本无法扭转这样的产业格局和市场环境变化。必须借助第三产业的力量和优势,承托和配合第二产业,扭转制鞋行业的被动局面,加速中国制鞋业向做强转变,确保中国制鞋业第一大国的地位。
探索中国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的途径
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背景下,谁敢于创新、善于创新,谁就能更快地摆脱危机,进而抢得先机,创新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全球经济的每一个参与者如此生死攸关。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,经济、技术合作模式的创新,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。以清洁能源为例,欧洲国家关注环境保护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,给很多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。中欧双方在此方面有着广泛利益契合点,但欧洲清洁能源和环保企业苦于寻找不到合作伙伴;而中国企业在为缺乏突破性的技术愁眉不展。
“转型升级”鞋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
“转型升级”已经成为制鞋业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,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企业的自我发展之路将会是怎样的,又要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?而在这个过程中,整个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变化,相关的标准工作又该如何跟进?